联系我们:

电话1:0431-88005656
电话2:18843339911
Q Q:2594235588
邮 箱:2594235588@qq.com
网 址:www.yilaijiaoyu.com

笔试资料 / NEWS CENTER

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笔试资料

2018年吉林特岗教师招聘模拟卷三+答案三

一来教育 发布时间:2018-11-28 浏览:1353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初中阶段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自我。( ) 2.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 3.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刺激分化。( ) 4.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 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法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 6.影响青少年智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如环境、教育、遗传、性别等。( ) 7.国家课程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 8.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主张通过“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 ) 9.在书上重点内容下面划线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 ) 10.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大教学论》。( )
二、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3.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
4.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贝尔
7.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无差别原则 B.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8.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属于(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0.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
试论述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
1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参考答案
一 判断题
1.×。解析:初中阶段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学校教育,主要因素是教师。
2.×。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必要补充,课外活动决不是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外的延续,课堂教学活动也决不能替代具有自身教育特点和价值的课外活动。
3.×。解析:刺激分化是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对其他相似刺激不作反应;刺激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作出相同的反应。
4.√。解析: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5.×。解析: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6.×。解析:性别不影响青少年智力的发展。
7.×。解析:就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现状而言,国家课程一般是必修课程。
8.√。
9.×。解析:划线法属于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
10.×。解析: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二、单选题
1.【答案】A。解析: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是自然形态的教育。
2.【答案】D。解析:“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思想,他是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3.【答案】A。解析:早在约公元前6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4.【答案】D。解析: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作为国力竞争的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5.【答案】D。解析:题干是说脑力劳动者管理别人,而体力劳动者只能是被别人管理。
6.【答案】A。解析: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代表性人物有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等。
7.【答案】A。解析: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8.【答案】C。解析:这是谈话法的释义。
9.【答案】D。解析: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10.【答案】A。解析: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有: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为主。
三 简答题
1.【答案要点】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
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 【答案要点】
(1)环境。
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气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创造性。
在学校教育方面,如果学校气氛较为民主,教师不以权威方式管理学生;教师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容许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学习活动有较多自由,教师容许学生在自行探索中去发现知识,那么,这种教育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
(2)智力。
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②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③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④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3)个性。
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综合有关研究,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
①有幽默感;
②有抱负和强制的动机;
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④喜欢幻想;
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⑥具有独立性。
四、论述题
.【答案要点】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结合实际论述,可酌情加分)
五 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
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地址:长春市宽城区小南街祥祉圆6号门东侧20米二楼一来教育培训基地
网址:http://www.yilaijiaoyu.com
邮箱:2594235588@qq.com

一来教育
吉林教师招聘信息网